毛蟲之友們~
我們也在FB呦!


搜尋 @slb0007y


instagram.png 馬上追蹤~      

 youtube.png
   毛蟲頻道 

 

 

最近在人選之人的播出後,引發了一股me too的運動現象。許多人都紛紛出來談論自己曾經在不平等的權力關係當中,體驗到加害者對受害者的性剝削、騷擾。

而我想對受害者要談論這件事情最大的心理負擔是:
「我是否能夠安全地敘說這些經驗?」
「我的經驗是正確的嗎?還是這件事情是我多想?」
「他/她是不是只是在追求我,而我太難搞?」
「我這樣說,其他人會怎麼想我?」

研究創傷的學者Judith Herman提到,我們在面對創傷的時候,無論是加害者或受害者,都會有一種想合理化這件事的防衛,因為受害者面對這個創傷太過於痛苦、受傷經驗也太過複雜,一部分難以消化,一部分還得面對外在的批評。
加害者要面對錯誤往往也會合理化,繼續地控制、傷害受害者。

這樣的控制和傷害,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、家庭、伴侶間的衝突;
性別當中的性騷擾、性侵害;
在職場當中的霸凌或主管的控制;
到政治裡的角力或轉型正義……

Herman博士提倡,我們不僅要提供療癒的空間 ,讓受傷的人能夠安全地在不被批評的環境下整理這些感受,我們也都應該投入社會正義的捍衛,都應該接納與指認受害者在受傷經驗當中的苦。

《人選之人—造浪者》作為了台灣戲劇中一種柔軟的心靈途徑,讓亞靜、文方、所有的女性能夠在這部戲劇裡,充分地敘述他們的傷,讓我們有機會充分地了解這些脈絡。
除了「可以說」以外,作為視聽者,我們也投入了這個痛苦中,我們也能與她們的共鳴,而一場社會性的轉化就在這之中悄悄地發芽。

我們都不要算了,我們都要為自己努力。🌹🌹🌹

文/ 彭大維 諮商心理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