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隻毛毛蟲都會變成蝴蝶,每一隻蝴蝶都曾經是毛毛蟲。

原來吃喝拉撒睡也可以舒壓——用CFT的三系統理論來看日常生理需求

撰文:楊里祥 諮商心理師

當我們談壓力管理時,常會想到正念、運動、興趣嗜好,甚至心理治療。但你是否想過?最基本的「吃喝拉撒睡」,其實也是一種身心調節的入口。

從 Paul Gilbert 博士創立的慈悲聚焦療法(Compassion-Focused Therapy, CFT)來看,人類的壓力與情緒調節主要受到三個系統的互動影響:

✨驅動系統(Drive System)

✨威脅系統(Threat System)

✨安撫系統(Soothing System)

這三個系統不只是生理層面的反應,更是與我們「如何看待自己、他人與世界」的心理態度緊密交織。而吃喝拉撒睡,看似平凡,其實可以成為照顧這三個系統的天然方法——前提是,我們用一種有意識、慈悲的方式來面對自己的需求。

✨驅動系統(Drive System):動力與獎勵的追尋 —— 吃與喝與成就

驅動系統讓我們有動機去追求目標、資源與滿足感。例如:當我們餓了,身體釋放多巴胺(dopamine),促使我們尋找食物,補充能量,也帶來短暫的快感。

為什麼美食讓人快樂?

當我們細細品味喜歡的食物(如燒肉、甜點),不只是滿足飢餓,也是給自己一種肯定和滋養。但如果無意識地暴飲暴食,則容易讓驅動系統過度活躍,反而失去平衡。

用慈悲的方式進食

與其靠暴食來逃避情緒,不如試著放慢速度,專注感受食物的味道、口感,並在心中默默說:「我值得被溫柔對待。」這種帶著關懷的進食方式,可以同時溫和地觸動驅動系統與安撫系統。

✨威脅系統(Threat System):防衛與焦慮 —— 腸胃與排泄反應

威脅系統負責偵測危險、保護生存,當我們感受到威脅時,身體會分泌皮質醇和腎上腺素,讓我們進入戰或逃的狀態。

壓力與腸胃反應

壓力大時,腦腸軸(gut-brain axis)被活化,容易出現腹瀉、便祕、胃痛等現象。這不是身體「出問題」,而是威脅系統試圖讓我們準備面對挑戰。

理解自己的身體訊號

當腸胃不適時,請不要責備自己「太敏感」。你可以練習溫柔地調整呼吸,或輕輕按摩腹部,對自己說:「這是我的身體在保護我。」這樣的回應方式,能從威脅系統轉向安撫系統,建立更友善的自我連結。

尿意與壓力的關聯

壓力大時頻繁上廁所,可能也是身體為了輕裝應戰的一種本能。了解這點,也能減少對自己反應的苛責。

✨安撫系統(Soothing System):情緒調節與安全感 —— 睡眠的重要性

安撫系統讓我們感到安全、放鬆與連結。它與催產素(oxytocin)、腦內啡(endorphins)有關,卻不只是生理反應,更關乎我們能否感受到「我被理解、被支持」。

睡眠是安撫系統的修復站

良好的睡眠有助於修復大腦、調整情緒、降低威脅系統的過度活躍。然而,壓力與失眠常常互為因果,形成惡性循環。

提升睡眠品質的小練習:

🔹睡前一小時遠離手機,避免藍光干擾褪黑激素分泌。

🔹建立睡前儀式:泡腳、靜坐、閱讀柔和的文字。

🔹練習感恩:每晚寫下三件小確幸,喚醒內心的平靜與滿足。

這些行動若搭配著慈悲自語(如:「今天已經很努力了,值得好好休息。」),更能活化安撫系統。

結語:回到身體,也回到慈悲

吃喝拉撒睡,不只是生理需求的滿足,更是我們與自己對話、與情緒系統共處的練習場。

當我們用慈悲的態度回應身體訊號,不急著批判或操控,就能更自然地讓驅動、威脅、安撫系統達到動態平衡。

下次感到壓力時,不妨試試:

慢慢吃頓飯

喝一杯溫熱的茶

安心上個廁所

好好睡一覺

輕輕擁抱自己

唱首療癒的歌

✨你會發現:真正的紓壓,不只是身體的放鬆,更是對心靈的溫柔回應。

推薦閱讀

Gilbert, P. (2009). Introducing compassion-focused therapy. Advances in Psychiatric Treatment : the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’ Journal of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, 15(3), 199–208. [https://doi.org/10.1192/apt.bp.107.005264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