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「混沌少年時」
反思網路世代下我們與孩子的距離
撰文:張素美 臨床心理師
最近網路頗受好評、家長群裡相互推薦的一部英國迷你影集『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』,身為家長的你,看了嗎?筆者同樣身為家長,並從事兒少心理諮商與親職諮詢工作多年,對於影片中傑米的霸凌議題(Emoji暗語文化)、及傑米父母的教養反思,在網路世代特別值得省思。
網路世代讓「無邊界感」在生活中悄悄發生,好比傑米在學校的人際霸凌議題,即使離開學校,仍持續在社群媒體裡延燒,毫無喘息可言。
「暗語文化」的日新月異、隱晦不明,又是家長理解孩子、溝通的隔閡。傑米的偏差,不能僅是歸咎社群媒體單一因子,家庭關係與家庭價值觀才是扮演致關重要與緩衝的角色。傑米與亞當的家庭氛圍,形成不同的對比,造就不同的生命經驗。溫和、傾聽與支持的親子關係,尊重女性、兩性平等的家庭價值觀,堅定孩子抵禦外界的心理素質。
因此,面對青少年在社群媒體下的心理衝擊,與親子關係疏離的現象,以下提供父母幾個在網路世代的教養策略:
一、 建立3C使用的規範
父母與孩子(尤其是青少年)「共同」制訂合理的使用時間與規範,避免孩子沈迷於網路世界,阻斷危險的影音媒體。
二、 家長以身作則
父母就是孩子最直接的導師與榜樣,當我們希望孩子能放下手機、多閱讀,那我們也得跟著孩子一起做。
三、 瞭解或參與孩子的網路世界
允許孩子使用3C,也需要瞭解孩子觀看或遊戲的內容,才能適時地保護孩子,形成共通的話題,增進親子關係。
四、 安排親子互動的時間
全家一起找出可以共同相聚的時間,例如:晚餐時間、或假日時間、或即使是短暫的接送孩子的時間,都能相互關心、共享經驗、早期發現問題。如果是學齡期以下的兒童,多陪孩子出去運動、遊玩,協助孩子調節情緒、健全身心發展。
五、 學習與孩子聊天
多數家長不知怎麼和孩子聊天,建議從開心的、有趣的話題開始和孩子聊天,避免指責、也不要急著教育。父母的態度要專心、耐心地聆聽(放下手邊工作、注視孩子),才能創造好互動經驗,甚至讓孩子放下戒心跟你分享心事。
六、 試著瞭解孩子的網路語言
不同世代的暗語文化是人際間互動、溝通的語言,必要的瞭解也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,甚至避免霸凌的憾事。
註:「焦慮世代」請參考毛蟲官網「網路世代的脆弱與教養」影片(https://youtu.be/JzWeb5TSAZo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