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的孩子是過動症嗎?那我該怎麼辦?
文章撰寫:王睿婕實習心理師
有些孩子會一直動來動去、不聽話,沒辦法好好坐在位子上靜下來,有些大人就會脫口而出「你是不是有過動症?」、「你身上長蟲嗎?怎麼不能靜下來」之類的話語,但這些孩子真的有過動症嗎?而過動症又是什麼?只有孩子才會有嗎?有辦法治療嗎?
大部分的家長聽到自己的孩子有過動症時,都會無法接受,認為自己的孩子只是比較活潑,跟其他孩子沒什麼不一樣,等他長大之後就會成熟了。由於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貼上標籤、被他人歧視,因此不敢帶孩子就醫。然而,不讓孩子到醫院檢查,可能會讓孩子的症狀變得更嚴重。即使家長願意帶孩子就醫,但擔心一直用藥對身體不好,就不讓孩子穩定服藥或減少用藥等,這樣也可能讓孩子的症狀無法得到改善。
所以家長要怎麼面對患有過動症的孩子,幫助孩子有穩定健康的發展?
什麼是過動症?
過動症正式的中文名字是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,其英文為「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」,我們常聽見的「ADHD」就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英文簡稱。目前對於ADHD的成因沒有比較明確的說明,不過許多研究都證實與大腦結構、神經傳導物質或遺傳基因有關,此症狀主要有三種分類:
一、不專注主顯型

二、過動/衝動主顯型

三、混合表現
以上兩種型態的症狀都有
—
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數項症狀,並且已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或是影響他人的狀況時,可以帶孩子到醫院讓醫生進行詳細的評估,及早發現治療,可以幫助孩子在學習及日常上的表現。
如果我的孩子真的有ADHD,家長應該如何協助孩子?
- 當孩子犯錯時,給他們一點時間,多用鼓勵教導孩子,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肯定,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做到。
- 讓孩子養成寫筆記或寫便條等習慣,幫助孩子記憶、不忘東忘西。
- 讓孩子穩定就醫及服藥,藥物可以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,讓他們能夠更專注的做事。
- 訓練孩子在說話或回答問題前,先想一想,不要急、慢慢來。
當我們能與孩子一起跟ADHD共處,ADHD的特質也能變成優勢,大部分ADHD的孩子是很有想像力、創造力、反應力的,對喜歡做的事情可以有高度的專注度,充滿活力的他們比一般孩子擁有更多的可能性。像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、籃球巨星麥可喬丹、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、音樂才子貝多芬等,都是與ADHD特質共處的傳奇人物。
因此,當孩子可能有這些症狀時,不要太過擔心或害怕,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,都能夠幫助孩子控制與穩定,讓孩子可以好好的發揮自己獨特的實力與生命質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