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蟲對諮商實習理念的小分享
撰文:高智龍 副所長
有時會在諮商心理師與實習生社群中,看見實習相關的經驗討論跟想法。
近期注意到幾個分外熱絡的話題,我們乘著討論的浪潮,試著反思與分享毛蟲對於實習心理師訓練的重要價值與執行做法。
以下內容部分修改自我們在【毛蟲十週年】分享會中所談的相關資訊。
1.實習的適配性
機構與實習生間存在著適配性,部分機構會有自己持續發展的族群、議題或工作取向。
像是:毛蟲會以創造性藝術治療、心理劇、文化與系統取向為主要的發展面向。
對上述取向有興趣的實習生,通常也會跟毛蟲提供的實習訓練和環境,有更好的適配性,在實習過程中普遍也較能收獲較好的學習經驗。
2.毛蟲的實習培訓目標:「諮商所的專任心理師」
毛蟲對實習生的預期是,可以在社區諮商所中成為獨當一面的「『全職/專任』諮商心理師」。
要能夠訓練與具備此能力,我們設定實習生需要具備「行政管理」、「個案管理」、「諮商專業」等相關職能,各項職能的範圍如下:
✨行政管理:環境管理與清潔、文件整理、櫃台接待與聯繫、課務安排與宣傳等
✨個案管理:系統溝通、個案管理師評估能力等
✨諮商專業:個別與團體諮商、專業倫理等
在實務運作中,這三個向度的職能之間其實有著緊密的關連性,難以全然的切割。
因此在相關討論中看到有關「實習生到機構實習只需要學習專業能力,行政業務是(機構的)額外要求。」的說法,我們抱持著不同的觀點。
我們期望在實習訓練中,促進實習生完成的訓練目標是:「擁有對社區諮商所的實際觀察及參與,並培養或實踐相關知能及實作能力。」
小結而言,毛蟲所建構的諮商實習訓練,不只是接個案而已,更有實務工作與系統合作中普遍需要具備的多元職能!
「為什麼要將訓練目標的設定為『專任心理師』呢?」
專任工作者是諮商所營運的基礎,是建構諮商場域讓心理師可以安心接案的後盾。
以專任心理師為訓練目標,一方面可以培訓專任工作職能,增進實習心理師與心理諮商產業的未來發展,另一方面也可訓練實習心理師具備「建構諮商場域」的視角,對於「諮商場域如何對諮商歷程帶來影響」保持充分的敏銳度。
3. 實習生在毛蟲的定位:增益人力,而非必要人力
我們將實習生定位為「增益性質的人力」。實習生承接的大部分業務,均有相關人員主責運行,並有明確的上層人員對實習生處理之業務進行監督與審核。
也因此,毛蟲通常只在評估我們有餘力培訓實習心理師時,才會進行諮商實習的招募。
4.招收與訓練實習生對機構來說有什麼重要性?
對機構來說,實習生承擔部分行政業務,確實可以讓機構減少一些行政成本。但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,實習生也會使用諮商所的各式資源,如:時間/空間資源、溝通成本、專業訓練與督導、人事管理與督考等。
這些都是機構需要承擔的隱性或顯性成本
以損益的觀點來盤點毛蟲現行的實習訓練機制,付出大於收益幾乎是必然的!
(不過,實習生的多媒體運用能力與創意,通常比我們好太多了!每次招募都很期待實習心理師與毛蟲相遇帶來的火花~)
「那為什麼有餘力會想招募實習生呢?」
最最根本的原因,是我們希望可以提攜、培育跟自己取向或信念相近的後輩,也期待自己相信並且實踐的「專業」能有所傳承,綿延成為一個相互成長的「社群」,為諮商專業的發展付出一份心力。
結語
以上分享,希望提供給關切實習制度的諮商專業夥伴們參考,期許幫助尚未完成諮商實習的後進選擇適合自己的實習單位,也很開心能在這篇分享中,增進與專業同儕的對話與討論。
No responses yet